首页 > 献策双牌 > 正文

杨军艳:浅析如何巩固村级“135”治理模式
发布时间:2016-10-09 00:00:00 来源:红网双牌站 作者:杨军艳 编辑: 更多献策双牌

  近年来,为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,巩固农村党组织政权,促进农村和谐发展,我市在农村全面推行了“135”治理模式,即强化村党组织这一领导核心,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、村民议事会、村务监督委员会三个组织的作用,落实岗位承诺、村干部值班和周例会、为民服务全程代理、党员管理积分、“四议两公开”五项制度。村级“135”治理体系从源头上、制度上解决了机构谁来协调、工作开展依靠谁、服务管理功能如何增强等问题,有效推动了农村党建格局从“小共建”向“大覆盖”转变,农村管理体制从“条块分割”向“有机融合”转变,村级管理方式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。

  上层政策制定的好,落实起来问题多,在推进“135”村级治理模式取得重大实效的同时,我们也不难发现,有的村级班子年龄、知识结构老化,对于“135”治理模式弄不懂,空喊号子,瞎落实;有的认识不足,将模式视为形式主义,不抓落实,造假迎检;有的步骤程序都到位,但浮于表面,模式运行质量不高,深度不够,使得制度红利没有得到真正释放。究其原因,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
  一是部分农村党支部领导作用弱化虚化,引领示范不给力。由于村党支部除支部书记以外,其他成员没有相应的经费保障,严重影响了支部委员工作积极性,委员职务形同虚设。此外,部分交叉任职的支部委员认知不足,重村务轻党务,将党务工作看成空投入无回报的形式主义,对待党务工作不重视,不用心,造假迎检现象屡禁不止。同时,大多数支部委员会成员整体年龄结构大,文化水平低,在学习贯彻“135”治理模式上,弄不懂,吃不透,做不了,领导作用不同程度弱化虚化,引领示范不给力。

  二是党建带团建力度不够,后备力量培养不足。部分基层党组织长期忽视团支部的作用,没有意识到农村青年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中坚力量,在政治地位和经济上都没有给予相应的保障,没有带领团组织加入到党务、村务等中心工作中来,导致村级团支部边缘化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参政议政的积极性,青年培养教育力度不够,后备力量不足,影响了制度整体推进。

  三是农村人才青黄不接,人力资源匮乏。主要体现在:1.自身人才流失,人员结构老龄化。长期以来,随着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就学、务工,农村人才慢慢流向城市,留在农村的大多是年老和缺知识技术的人员,农村人才青黄不接。2.缺乏吸引力,外引人才留不住。近年来,我国开辟了“大学生村官”岗位等一系列人才下乡举措,但实际情况来看,大多数外引人才缺乏归属感,无法在农村扎根,来来往往“一事无成”。人才的匮乏,使得制度难以实现广覆盖、深推进。

  四是考核方式传统,验真量效能力低。长期以来,考核方式大多采取了定期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,验真量效能力低,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造假迎检的机会,使得农村党组织在推行制度落实上浮于表面,不出重拳抓落实,制度红利没有得到真正释放。

  针对上述原因,本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完善,从而更有力的推动“135”治理体系在农村深入推行,真正实现预期目的和效果。

  一、完善各项机制,巩固强化领导核心。火车跑得快,全靠龙头带。落实“135”治理模式,关键得看农村党支部这一领导核心。因此,巩固强化农村党支部至关重要。一是完善选拔机制,在“两推一选”的基础上,增加候选人农村工作知识、党的基本知识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等理论考试项目,严格考察机制,将理论水平强,思想觉悟高的人员充实到委员会中来,同时扩宽选拔渠道,鼓励大学生村官、外出创业青年、农村大学生、退伍军人等返乡任职,提高班子整体素质。二是完善保障机制。延长任职期限,强化后盾保障。将支部委员任期延长至4-5年,防止出现“一年选,二年做,三年等”的不良现象,延伸村党支部委员干事创业的期限。同时落实经费保障,提高班子成员的工资待遇,逐步将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到村支部班子,调动其工作积极性。提高政治待遇,拓宽发展出路。出台政策,适当放宽村干部招录公务员的条件,从现任支部委员会成员中选拔优秀人才,通过考试选拔为乡镇公务员或“五大中心”工作人员,拓宽发展出路,激发更多年轻有为人士加入到委员会队伍中来。三是完善结构机制,设立组织委员、宣传委员、纪律委员,实现支部委员专职专岗,避免交叉任职,使各委员将重心转移到党务工作上来,让农村党支部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、锻炼党性、严明纪律等工作上坚强有力,让好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落实到位。四是完善培养教育机制,加强对党支部委员进行系统培训。上级组织部门实行以会代课的形式,组织支部委员进行月例会制,每月听取支部委员会在推行治理模式方面的工作汇报,对好的做法,进行推广学习,针对存在的问题,共同探讨解决,同时组织学习培训,不断增强支部委员的知识储备,使支部委员们与时俱进,不断更新本职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技能,让他们既想做,又会做。同时定期组织考试检验。每年组织支部委员进行两次闭卷考试,对学习、工作进行检验,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将扣发工资,打造学习型班子,促进班子队伍与时俱进。

  二、加强党建带团建,培养育好“后备军”。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群,联系着广大青年,凝聚着青年,推行村级“135”治理模式要充分调动农村团组织的力量,将团组织成员吸纳到议事、监督系统中来,参与村级中心事务,通过实践平台培养教育广大农村青年,培养育好“后备军”,实现青年队伍懂党务、会村务,利用青年朝气活力,懂网络、更开放的特点,推动“135”治理模式纵深发展。

  三、实行农村人才地域性召回,逐步累积人力资源。每年拿出一定的指标,将本乡、本村考录出去的农村大学生,通过基层公务员、乡镇事业岗位、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定向定点召回,实现人才从哪出回哪去,从而增加他们的归属感,逐步累积农村人力资源,实现青年人才回归农村,扎根农村,建设农村。

  四、加强管理监督,推进农村治理常态长效。完善日常督查方式方法,在传统检查方式的基础上,新增查看视频影像资料;随机暗访普通党员和群众;组织村支两委、监督议事机构人员座谈等方式,详细了解贯彻落实“135”治理模式的方式方法和成效,将群众认不认可,村级治理是否改善作为重要考量依据,对于工作思路不明晰,推进模式无成效的村级干部给予相应的惩处,促使村级“135”治理模式常态长效。

  五、创新考评机制,营造创先争优新氛围。开展贯彻落实“135”治理模式评选活动,每年评选出10%左右的农村优秀党支部,对落实政策不走样、管理党员严规范、开展学习见实效、发展经济有活力的优秀党支部进行高金额的项目资金奖励,实现党绩见效益,从而改变群众对党建工作“空投入无收益”“务虚无实效”的错误意识,引导群众将监督目光关注到村级党务工作和本村党员自身建设上来,督促党员增加集体观念,增强做合格党员的压力和动力,形成村党支部委员会带领支部党员同心协力抓党建的工作格局。


(作者系共青团双牌县委书记)

 

最新图片
    热点排行